3月27日,市民在五师双河市热带生态植物园里选购花卉。随气温攀升,这座植物园内的蝴蝶兰、仙客来、月月红等鲜花竞相绽放,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踏春赏花,选购心仪的盆栽。周廷瑜 摄
3月7日,在可克达拉伊帕尔汗薰衣草文化产业园研发中心,游客体验亲手制作香水的乐趣。这座产业园占地2248亩,依托“中国薰衣草之乡”品牌、伊帕尔汗薰衣草香料化妆品生产基地,打造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的大型薰衣草文化主题旅游综合体。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惠 通讯员 孙颖涵 摄
3月23日,游客在六师一〇三团一处红色旅游景点沉浸式体验“地窝子”。六师五家渠市将红色文化与春日自然风光深层次地融合,推出多项特色文旅活动,让游客在欣赏春日美景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3月22日,“新疆第一春 花开吐鲁番”首届兵地融合杏花季系列活动在吐鲁番主会场和十二师二二一团分会场同步启动。这一春日盛会由十二师二二一团与吐鲁番市高昌区联合举办,以千亩杏林为媒,通过文化展演、竞技体验与产业推介,奏响兵地融合发展“春之曲”。图为游客在二二一团杏园里打卡拍照。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明辉 摄
又是一年春锦绣,万物生长正当时。朵朵盛开的繁花,层次分明地掩映于树林间、街道旁,让兵团垦区大地有了饱满的色彩轮廓。
一年之计在于春,兵团抓住“春日经济”的风口,以花为媒,不断在“赏花+”上进行探索与尝试,拓展“赏花游”消费新场景,延伸“赏花经济”产业链,让赏花经济“百花齐放”,旅游“花样文章”越做越出彩。
如何让“赏花经济”变为“春日经济”?如何让“季节性经济”变为“全年性经济”?各师市在一片怡人春光中积极探寻答案。
草长莺飞季,繁花似锦时。3月22日,“新疆第一春 花开吐鲁番”首届兵地融合杏花季系列活动的举行,正式拉开了兵团“春日经济”的序幕。在二二一团,千亩杏花开满田间沟壑,汇成一片花的海洋,令游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我在这里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纷纷扬扬的杏花落在肩头,真是美极了,随手一拍就是‘出圈’大片,我要把这里的美景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来自乌鲁木齐的游客杨女士对二二一团的杏花赞不绝口。
“逐梦杏花海 骑行访古城”杏花骑行之旅、摩托车越野赛、美食游乐嘉年华、皮影戏剧展演、马戏团表演……杏花季系列活动期间,二二一团与吐鲁番市高昌区携手推出6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体旅活动。
二二一团以杏花季系列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聚焦旅游产业化发展,以花为媒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乡村振兴新业态、群众增收新渠道和消费扩容新载体,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也让团场经济社会更具活力。“我们积极打造‘旅游+’‘+旅游’多元融合业态,建立建强特色文旅品牌,纵深盘活乡村旅游资源,变自然人文优势为职工群众致富抓手,以农文旅融合高水平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二二一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副主任钟秀玲说,自杏花季系列活动启动以来,团场吸引各地游客7.6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1368万元。
二师二十九团、三○团作为库尔勒香梨的主要原产地,将于4月举办以赏花踏青、采风摄影、休闲农业体验、文化体验为主的“春日梨花盛宴”;八师一四三团桃源旅游区依托万亩桃园,引进集观赏游玩、生态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花海+共享田园”项目,推出“赏花+露营”新玩法;六师五家渠市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积极筹办郁金香踏青赏花等系列活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多业态,延长“赏花经济”产业链,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
以花为媒,却不限于花。兵团各师市在发展“赏花经济”的同时,充分的发挥当地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优势,与时俱进打造“赏花+”模式,形成“赏花+市集”“赏花+体育”“赏花+夜游”“赏花+音乐”“赏花+乡村游”“赏花+研学”等融合业态,做足“花文章”,实现了“颜值”变产值的高效转化,“春日经济”热力十足,正释放更多经济活力。
前不久,四师可克达拉市首个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七○团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迎来今春首个旅游定制团,60余名游客走进观光园,观看薰衣草干花、精油生产的全部过程,体验亲手制作薰衣草香皂、香囊的乐趣。
薰衣草花季未至,观光园何以能引来游客?“我们深入挖掘丝路文化、芳香美学以及薰衣草原产地的独特魅力,打好‘淡季引流+深度研学’组合拳,通过丰富研学内容、创新旅游体验等形式,增强游客的参与感,让游客感受到更多乐趣。”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饶良波说。
兵团各师市深入挖掘“赏花经济”在休闲康养、农耕体验、研学旅行等业态的价值,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弥补赏花期较短、形式单一等缺憾,延长赏花经济“保鲜期”,增强春日赏花经济的持续性。
进入3月底,在十二师一○四团“大话西游万亩桃园”,放风筝、露营等各项春日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
一○四团坚持把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通过精心打造“大话西游万亩桃园”品牌,推出“赏花、休闲、品桃、购桃一日游”“自驾农家一日游”等多个农业旅游项目,逐渐形成集桃园、采摘园、农家乐、游乐场为一体的综合农文旅产业集聚区,走出了一条生态为本、农业为基、循环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
春日是消费活跃的季节,兵团各师市延伸“春日+”业态链,紧跟消费者需求和喜好,积极拓展微度假、慢休闲、烟火气、夜经济等消费新场景、新产品、新业态,将房车露营、主题集市等相关这类的产品和产业融入其中,通过景点联动、场景创新、丰富品类,更好满足那群消费的人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不断放大“春日经济”的综合效应,将“季节性经济”变为“全年性经济”。
“要让‘春日经济’从‘一季花’到‘四季春’,就要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强化各地‘春日经济’的辨识度。”石河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张春香说。
一师十六团以荷花为媒,举办非遗展演、国潮集市、文艺晚会、美食集市、拜水祈福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主题活动;十三师新星市举办东疆夏宫·庙儿沟杏花节,将十二花神祈福仪式及汉服走秀等演艺活动融入其中……除了踏春赏花等“固定节目”,兵团各师市还融入特色文化元素,不断的提高“春日经济”文化附加值,增强独特的文旅体验价值,以满足游客对产品质量及服务体验的更高需求,将季节性“限定之美”转变为持久的文旅产业。
“赏花经济”,功夫在“花外”。“纵观近年来频频出圈的文旅爆款,其流量密码并非仅限于产品本身,还需要给游客带来优质的体验。”张春香表示,一方面,各地要充分结合自然条件、产业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适地适花,打造“一花一世界”的独特景观,最大限度地拓展“春日经济”覆盖面;另一方面,要将春日游与当地特色文化深层次地融合,通过景点联动、场景创新,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文化IP,避免同质化,不断的提高竞争优势,做好“春日经济”的附加题,打造四季皆有的时令经济,让“一季春”变成“四季火”。
同时,兵团各师市应下力气做好“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配套工作,通过抓好景点经营维护、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推动交通便利化,持续完善公共设施,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文旅品质,优化全链条服务体系,用特色和真诚吸引游客,让游客“知道、来到、称道”。